发布日期:4/27/2024 2:05:00 PM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化合物,但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常伴生或副产于天然气开采、炼油行业和煤化工过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研发成功了离场电催化技术,在室温、常压下实现硫化氢全分解制氢和硫磺,有望替代工业现行的克劳斯技术,实现天然气开采、炼油行业和煤化工过程中硫化氢的消除和资源化利用,并成为低成本制绿氢的一个新路径。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环境领域旗舰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审稿人认为,该工作介绍的离场电催化技术代表了分解硫化氢制氢和硫磺领域的重大进展,提供了一种可与当前克劳斯技术竞争的有前景、原创性的新路径。

“剧毒废气”的难题

硫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有剧毒。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硫化氢处理量约为80亿立方米,全球每年的硫化氢处理量达到了700亿立方米。

如何安全、高效地处理这一庞大数量的剧毒气体,是天然气开采、炼油行业、煤化工等工业中长期面临的难题,也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世界范围内大多采用克劳斯工艺对工业中的硫化氢进行处理,通过将硫化氢氧化成硫磺和水从而实现消除。

“克劳斯工艺通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且难以实现一次完全消除硫化氢,尾气仍有大量含硫化合物,需要多次处理,其排放仍会危害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处理。”李灿院士介绍道,“并且,虽然这一过程回收了硫磺,但非常宝贵的氢资源却以水分的形式流失,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损失。”

这一传统工艺的不足,激励研发团队开展孜孜不倦的探索,以期能找到替代克劳斯工艺过程的新技术。

离场电催化的“登场”

工业领域另一种处理硫化氢的方式逐步发展起来,那就是将硫化氢进行分解,并生成氢气和硫磺。

人们曾尝试采用高温热分解的方法,但硫化氢的转化率比较低,经济效益很差。

李灿团队自2003年起,就致力于采用非常规技术进行硫化氢分解反应的研究,先后采用光催化、电催化、光电催化等技术探索了硫化氢分解制氢和硫磺,原理上验证了非常规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但实现硫化氢分解反应的规模化、连续化等工程方面存在很大挑战。”李灿告诉《中国科学报》。

团队在该领域经过多年的深耕,终于研发成功了新技术——电子介导对驱动的离场电催化。

该技术利用电子介导对与硫化氢之间的化学势差,将原本发生在电极表面的硫化氢氧化生成硫磺的过程转移到外部反应器中进行,并用同样的策略,利用另一电子介导对的价态变化,在电极外的反应器中,将氢质子还原生成氢气。通过这一新策略,把硫化氢的化学转化和电极表面的电荷交换巧妙地解耦,这样氧化反应(硫磺生成)和还原反应(放氢过程)可以在电化学池外的反应器中分别独立进行,推动了其工业过程的放大。

上一篇:会不会问为什么”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
下一篇:煤制烯烃工业化:从“零”的突破迈向新兴战略产业

联系我们

    湖州珼泰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州市广源路328号3号楼3楼东侧

    联系电话:15268737058 冯经理 

                        15067201512 章经理 

                        13306727625 干总

                        0572-2677855

    企业QQ:870242726,332447400